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咨询服务
培训服务
软件服务
资源共享
加入我们
Resource
资源共享
《董事会》专栏
出版专著
张宏亮博士Blog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共享 > 张宏亮博士Blog
典型应用案例场景一:描述变量分布与关系
更新日期:2024-11-05  浏览:701

背景 

Drisk 软件的成功推出,无疑为企业管理者们带来了一个极为强大且实用的工具选项。这款软件将在各类企业数据分析以及风险决策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多种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款功能完备的软件工具。其涵盖了 “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树分析”、“蒙特卡罗模拟分析” 以及 “优化分析” 等诸多重要分析功能。它为企业管理者们开展科学管理工作以及进行风险评估等相关事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在企业分析领域一件不可多得的得力“武器”。
 
 
Drisk 软件是以 Excel 插件的形式存在的。这使得广大企业管理者在使用它时,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去重新学习一套全新的软件操作体系,能够充分借助大家已经相对熟悉的 Excel 平台,快速上手并熟练运用该软件的各项功能。

“精英班” 的推出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人员对 Drisk 软件的掌握与应用进程。需要明确的是,它并非单纯的软件操作学习课程,其核心重点在于深入阐释该软件所蕴含的各类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这涵盖了诸多方面,比如分析问题所呈现的具体形式,怎样运用这些分析方法以及借助 Drisk 软件来求解问题,还有对最终计算结果以及所得到的问题答案该如何进行解读等内容。

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学员们将系统地开展方法工具方面的学习,并参与丰富的实践案例演练。相信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学员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认识并熟练掌握运用这些分析方法以及软件工具,从而有效解决自身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切实提升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以及风险决策能力。
 
以下提供一些 Drisk 软件以及 “精英班” 中重点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案例场景示例,希望能有所帮助和参考。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企业如何通过分析数据变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变量间的关系,来深入了解业务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描述数据变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变量间关系
 
典型应用案例场景一:电商企业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企业背景
 
某知名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和丰富的商品品类。
 
数据变量及分布特征描述
 
购买金额变量:通过对用户历史订单数据的分析,发现购买金额呈现出明显的右偏分布。大部分用户的单次购买金额集中在较低区间,比如50 - 200元之间,但有一小部分用户会产生高额订单,如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拉高了整体的平均值。中位数可能在100元左右,而平均值由于高额订单的影响会高于中位数。
 
购买频率变量:购买频率则近似服从泊松分布特征。大部分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如一个月)的购买次数集中在1 - 3次,少数频繁购买的用户(如每月购买10次以上)形成了分布的长尾部分。
 
变量间关系分析分析
 
购买金额和购买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购买频率较高的用户,其平均购买金额往往相对稳定且处于中等水平,不会过高或过低。而购买频率较低的用户,其单次购买金额的波动较大,既有可能是小额的尝试性购买,也有可能是一次性的大额采购。例如,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3,表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购买越频繁,单次购买金额相对越平稳且适中。
 
进一步分析购买金额与用户所在地区变量的关系,发现一线城市的用户平均购买金额相对较高,且高金额订单的比例也较大,可能是因为一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观念更超前等因素。通过绘制箱形图对比不同地区用户的购买金额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差异。
 
典型应用案例场景二:连锁餐饮企业门店销售分析
 
企业背景
 
一家在全国拥有众多连锁门店的餐饮企业,提供多种菜品和餐饮服务。
 
数据变量及分布特征描述
 
门店日销售额变量:各门店的日销售额数据经收集整理后,呈现出正态分布的一些特征,但略有偏态。大部分门店的日销售额集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例如均值为5000元左右,标准差约为1000元。然而,由于受到节假日、特殊活动、门店位置等因素影响,会有部分门店在某些日子出现销售额远超均值的情况(如旅游景区门店在节假日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20000元以上),导致分布略向右偏。
 
顾客流量变量:顾客流量数据显示其大致呈正态分布,均值为每天200人次左右,标准差为50人次。即多数门店每天的顾客流量在150 - 250人次之间波动。
 
变量间关系分析
 
分析门店日销售额和顾客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日销售额 = 20×顾客流量 + 1000。这意味着每增加10人次的顾客流量,大致能带来200元的销售额增长。而且从散点图可以直观地看到,顾客流量越高的门店,其日销售额通常也越高,数据点大致呈上升趋势的线性分布。
 
再看门店日销售额与菜品销售比例(不同菜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的关系。例如,分析发现主打菜品的销售比例越高,门店的日销售额相对越稳定且有一定的提升趋势。当主打菜品销售比例超过50%时,门店日销售额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主打菜品销售比例较低的情况。通过绘制不同主打菜品销售比例下门店日销售额的箱形图,可以清晰展示这种关系。
 
典型应用案例场景三: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质量分析
 
企业背景
 
一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
 
数据变量及分布特征描述
 
汽车零部件尺寸变量:对于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的某些关键尺寸,经过大量抽样测量后,其尺寸数据呈现正态分布特征。以发动机缸体的某一关键内径尺寸为例,均值为100mm,标准差为0.1mm。大部分抽样的缸体该尺寸在99.8mm - 100.2mm之间,符合设计的公差要求。
 
汽车装配缺陷数量变量:在汽车装配过程中,记录每辆车出现的装配缺陷数量,该变量呈现泊松分布特征。多数车辆的装配缺陷数量集中在0 - 2个之间,只有极少数车辆会出现较多的装配缺陷(如5个以上)。
 
变量间关系分析
 
分析汽车零部件尺寸变量与装配缺陷数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当零部件尺寸偏离均值越大(超出一定的合理波动范围),装配缺陷数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两者的关系模型,发现对于该关键内径尺寸,当尺寸偏差超过±0.15mm时,装配缺陷出现的概率会显著提高。例如,尺寸偏差为+0.2mm的零部件装配到车辆上时,装配缺陷数量的预期值相比尺寸在正常范围内的零部件装配时会增加约1.5倍。
 
另外,分析装配缺陷数量与汽车生产批次变量的关系,通过绘制直方图对比不同批次汽车的装配缺陷数量分布,发现某些批次可能由于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调整等原因,装配缺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批次,这为企业查找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环节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