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咨询服务
培训服务
软件服务
资源共享
加入我们
Resource
资源共享
《董事会》专栏
出版专著
张宏亮博士Blog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共享 > 张宏亮博士Blog
关于风险量化分析的一些反思与思考
更新日期:2025-04-22  浏览:83

截至 2025 年 4 月,“风险量化建模与分析(@risk)” 培训班已累计开展了 26 期。每一期培训结束后,我都会进行深入反思,这些反思也会提高自己对风险量化的理解和认识。 

风险量化分析模型通过对变量的量化处理,旨在实现更准确、客观的分析与预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多个因素可能影响该目标的达成:
 
分析模型的客观性
 
风险量化分析模型区别于数学计算模型,常以更 “直接” 的方式描述过程,这要求分析师对过程有充分且精准的认识与理解。若对过程理解不到位,构建的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实际风险情况。
 
变量分布的准确性
 
变量分布需精准刻画随机变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师需要抉择是采用具有理论假设的参数分布,还是使用与数据更契合的非参分布,如何准确度量和把握这些,对模型准确性至关重要。
 
变量数量的合理性
 
对于风险量化分析模型,输入变量既不能过少导致关键信息缺失,也不能过多引入干扰因素。而判断哪些变量应作为输入变量,已超出狭义的风险量化分析范畴,涉及更广泛的不确定性分析内容,许多分析师难以精准把握这一尺度。
 
模型分析结果的正确解读
 
风险量化分析是严肃的科学分析过程,对分析结果的解读必须保持严肃、严谨的态度,任何错误或不恰当的解读,都会使模型的预测价值大打折扣。
 
风险量化分析模型检验
 
为确保风险量化分析模型实现准确分析与预测的目标,模型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由于分析师自身可能存在认知局限,往往难以发现自身模型存在的问题,因此,最好由其他分析师进行检验,又或者找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模型及结果进行全面检验和审视,保障模型的可靠性与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