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咨询服务
培训服务
软件服务
资源共享
加入我们
Resource
资源共享
《董事会》专栏
出版专著
张宏亮博士Blog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共享 > 张宏亮博士Blog
风险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创建与提升路径
更新日期:2025-04-24  浏览:78

现状:风险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地位受限

当前多数企业风险管理者面临的核心困境是:战略价值输出不足,导致高层重视度与资源支持欠缺。
 
企业高层关注焦点:收益增长与战略发展,而非单纯的操作层面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现状:工作集中于 “操作执行” 层面(如流程合规、日常风险监测),极少触及企业战略规划、业务布局等 “战略决策” 领域,与高层核心诉求脱节。
 
核心原因:战略价值输出的两大瓶颈
 
第一重瓶颈: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风险管理框架能力滞后:多数企业风险管理 “基础设施” 停留在上世纪 90 年代水平,依赖单机办公软件等低效工具,缺乏数字化、系统化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无法支撑战略层面的风险评估(如市场趋势预判、重大投资风险评估)。
 
后果:风险管理者因工具与方法落后,只能处理碎片化风险信息,难以输出与战略目标关联的整体性风险洞察。
 
第二重瓶颈:能力够但不会(价值转化缺失)
 
前提条件:少数企业具备较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如集成化风险系统),但风险管理者缺乏将工具能力转化为战略价值的方法论。
 
核心问题:未建立 “风险 - 战略” 联动思维,无法通过风险信息和数据反推战略路径优化(如识别新业务风险与机会的平衡点、评估战略备选方案的风险收益比)。
 
现状占比:因 “能力不足” 是行业常态,“有工具方法” 的情况更为稀缺,但却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差距。
 
破局路径:构建 “战略型风险管理体系”
 
解决核心:升级风险管理框架,实现从 “操作执行” 到 “战略赋能” 的转型。
 
硬件升级:搭建数字化风险管理基础设施
 
引入智能化风险软件系统(如集成化风险登记簿软件、实时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风险决策模拟建模工具),实现风险数据的跨部门整合、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呈现,为战略决策提供实时、精准的风险输入。
 
软件升级:开发战略风险管理方法论
 
建立 “风险 - 战略” 双轮驱动模型:
 
事前:参与战略规划,评估不同战略选项的风险敞口与应对可行性(如市场进入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对战略目标的影响);
 
事中:跟踪战略执行中的风险动态,提供阶段性调整建议(如识别阻碍战略落地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事后:复盘战略结果与风险预测的匹配度,优化风险评估模型,为下一轮战略制定积累经验。
 
核心目标:让风险管理成为战略制定的 “导航系统” 与执行的 “安全阀”,而非独立于业务之外的合规部门。
 
战略能力是风险管理部门的生存根基
 
对风险管理者的要求:不仅需掌握传统风险识别与控制技能,更要具备战略视野、数据转化能力与跨部门协同思维,能够将风险语言转化为高层关注的 “战略价值语言”(如风险如何影响营收增长、市场份额、竞争壁垒)。
 
对企业的价值:当风险管理部门能通过战略级风险洞见帮助企业 “少踩坑、抓机遇”,其地位将从 “成本中心” 升级为 “战略赋能中心”,自然获得高层的资源倾斜与重视。
 
通过 “硬件夯实基础、软件激活价值” 的双轮驱动,风险管理者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参与者,而非边缘的风险控制者。